热爱数学又不止于数学,一名“极致J人”的多元成长图鉴

2025-11-12

每个学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潜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支持他们在热爱的领域获得没有天花板的支持,是荟同教育的使命,也是荟同课程的独特优势。


今天,我们想带您认识一位荟同的“小高人”——六年级的 Cici,一位热爱数学却又不止于数学,享受思维挑战的卓越荟同学子。


640.jpg


高效利用时间是 Cici 成为小学霸的“秘诀”之一。Cici 脑海里总有一张规划周密且不断优化的时间表,让她能够快速地穿梭于荟同的学术课堂、超越核心课程与工作室课程之间。对她而言,高效地安排每一天,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乐趣。每周初始,她会快速扫一眼一周午餐菜单,找到自己喜欢的菜品搭配,并且在心里计算出从教室去餐厅取到心仪菜品的最优路线,然后悠哉享受午餐,并且省下更多排队的时间。


老师和同学戏称 Cici 为“极致J人”,而 Cici 却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数学:从课堂到竞赛的跨越


Cici 与数学的缘分,从三年级转入荟同开始萌芽——“我三年级下学期来到荟同,之前在公立学校时强调语数英均衡发展。当时我虽然学习也不错,但并没有更有意识地寻找和发展自己的长板学科。而荟同鼓励‘长板思维’,让我意识到,数学其实是我的优势——在这里,我得到的支持更多,也越来越喜欢数学。有趣的是,我的英语和语文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步进步。”


在强调支持学生“长板发展”的校园环境中,Cici的数学天赋得到了老师在学术课程板块充分的关注与支持——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建议她可尝试提前做练习、挑战拓展题型,因出色的课堂表现,她也成为了课堂上帮助同学的小老师。


640 (1).jpg


发现她在数学上的浓厚兴趣与潜力后,老师进一步建议她尝试学习七年级的内容,同时仍要求她认真完成六年级的作业与考试。这样的安排,让本就善于规划时间的 Cici 更加如鱼得水。“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常常会用抄笔记的间隙消化知识点。我喜欢数论,也喜欢勾股定理求面积,关于数学的一切都让我十分着迷。得益于老师的支持,让我可以进一步追逐自己的热情。”


而对 Cici 来说,荟同在超越核心课程上给予的数学支持更是一片充满惊喜的天地。每周两天,她都能进一步延伸这份热爱。从三年级偶然加入“数学思维俱乐部”开始,她在老师引导下接触到数学桌游与挑战题,并首次参加了袋鼠数学竞赛。“我特别喜欢它的出题方式,好玩又不枯燥。”四年级至五年级,她参加了 AMO 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两度斩获铜奖,在 SASAMO 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蝉联金奖,并获得了AMC8竞赛的 Achievement Roll。升入六年级后,老师留意到她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便主动与家长深入沟通,并推荐她加入数学竞赛校队。如今,作为六年级校数学竞赛校队成员,她每周训练、定期测试,始终保持着对数学最纯粹的喜爱。


在工作室探索兴趣的舞台


尽管钟情于数学,但 Cici 却从不拘泥于仅学数学。每天,她的日程都安排得丰富且充实:周一数学竞赛、周二雕塑、周三戏剧、周四乒乓球、周五图书馆日......这些多元化的安排,正是我们为学生精心搭建的工作室项目。每周的图书馆日,是她留给自己的专属时光:“那段时间我可以尽情阅读喜欢的书,福尔摩斯、各类科普读物……让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也特别喜欢图书馆举办的活动。”


她的探索不止于此,她还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各类学科活动与竞赛:


英文与辩论:她每年参加荟同英文 Declamations 比赛,从决赛走向冠军宝座,她也进而发现了自己的演讲才能。她在老师的推荐下参与到 WSDA 湾区辩论中,并荣获一等奖。

戏剧与艺术:她参演了《傲慢与偏见》,在音乐剧营地中用六天排演《汉密尔顿》;她还十分喜欢雕塑,在 Matt 老师的指导下她用锡纸、布与棉花创造出生动的作品。

科学:四年级时她拿下荟同科学发明家盛会的金奖,但更让她自豪的是,一个学期下来,她还能清晰记住所有知识点。

语文:她曾三年连续参加荟同诗词大会,并跻身三甲,在飞花令中她灵活调取课内所学,展现出深厚的积累。


640 (2).jpg


校园活动:她非常愿意投入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参与主持和组织协调,也热衷于社交和服务同学们,这些活动都让她非常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循序渐进、持续探索


从数学课堂到各科竞赛,从英文辩论到艺术创作,Cici 的每一项进步,都是在学校搭建的多元化平台上循序渐进、持续探索的结果。在 Cici 的成长轨迹中,我们看到了荟同教育理念的美好印证——学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超越核心课程拓展探索深度,工作室课程激发创造潜能,也看到了一个少年成长最美好的模样,既能在数学的理性世界里游刃有余,又能在不同的兴趣爱好间自由徜徉。对 Cici 而言,学习从来不是负担,而是由好奇心驱动的旅程。她享受竞赛的挑战,也珍惜与同学在舞台上共度的时光。在荟同,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640 (3).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