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藤校的他们,如何带领荟同最小的孩子们探索广博世界?

2025-11-12

640.jpg


每天早上7:00,当大多数人还未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荟同幼儿园的教室里已经有了教师们忙碌的身影。这不是简单的课前准备,而是一场充满温情的专业思考——在孩子们到来之前,老师们的思考早已开始。他们思考的不只是今天要教什么,更是孩子们会如何感受这个空间?孩子们可以从哪里继续延续他们的好奇和探索?


在晨光中,教师们细心布置教室,准备用于开放探索和创作的材料,整理英文小组学习资源,查看每位孩子的阅读日志,贴上新的词汇卡片。


640.jpg


在荟同幼儿园,每个班级的课程都根植于孩子们的兴趣与发展节奏,老师系统性地将学科知识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与探索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背后,是教师充足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荟同幼儿园拥有一支有能力、有情怀的教育团队,今天,我们将带您认识这些富有爱心和创造力的教育工作者——


荟同幼儿园园长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课程设计总监毕业于哈佛大学,她们均拥有中美两国丰富的教学与课程研发经验;与此同时,园内90%的老师拥有5年及以上在儿童教育领域工作的经验;70%的老师拥有儿童教育、心理学或英语教育硕士及博士学位。


也许您会好奇,荟同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会充当什么角色?其实,在课堂上老师们即是细致的观察者、支持者,也是孩子们项目的引导者———因为一个表情、一句语言、一次尝试,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探索项目的起点,成为他们理解世界的钥匙。


640.jpg


以小班为例,老师们发现,刚入园的孩子们正处在从“独自玩耍”到“结交伙伴”的关键阶段。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交技能——比如在加入游戏前先问一声“我可以一起玩吗?”,或在共享空间时学会轮流等待——对他们来说,还是正在萌芽的新能力。


就在这时,老师捕捉到孩子们一个有趣的共同兴趣:很多孩子都对动画《Number blocks》里的数字角色充满兴趣。那么,何不借这个机会,把数字认知和社交规则一起“玩”出来?


于是,一个神奇的迷你数学区诞生了!


640.jpg


仅仅两平方米的空间,被老师巧妙地划分为五个相互独立,又主题相连的小活动区:孩子可以从搭建起步,也可从记录或绘画切入,加强一一对应的点数能力;既能按逻辑层层深入活动,也可凭直觉自由加入其中。


每一种材料、每一次空间转换,都为孩子打开新的探索入口——它既是引导式游戏,也是一场完全自主的探索之旅。


在这个小天地里——


有的孩子正专注地搭建自己最爱的“数字积木”角色;

有的认真记录着自己在搭建中用了多少块积木;

几个小朋友在交流时惊喜地发现,他们用不同材料搭出了同一个角色;

还有的小朋友在静静地观察着同伴,思考着自己的创作……

他们各自专注,却又彼此联结。数字、颜色、形状,成了孩子们交流的另一种语言。在这个小天地里,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尊重、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这正是荟同幼儿园老师们在倾听与观察后所结出的教育果实。


640.jpg


而当一天的热情探索归于平静,荟同幼儿园老师们的深度教育工作才刚刚开始。


老师们会坐在一起,回看、讨论每一个孩子今天的表现:“他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她那句话想表达什么?”……这些观察被仔细记录,并直接转化为第二天的教学灵感。


640.jpg


正因为荟同幼儿园老师们这日复一日的沉淀与思考,让孩子们的每个疑问都有了回应,方能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初旅程中,始终保有对世界探索的热情,并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