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同学校:教育行业中的特斯拉

2018-11-01

近年来,技术变革将颠覆各行业的思潮成为主流,机器代替人类工作也即将在AI时代成为现实。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指出,就业环境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职场人士因此必须不断掌握新技术、拥有新能力。因此,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应所有转变——从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个人能力的培养。


面向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价值?如何能够拥有持续被需要的技能?只有从教育入手,才能赢得未来。但放眼全球,学校体系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教育创新受制于现有制度的惯性、教师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对新模式的怀疑,以及学校系统性变革复杂艰巨等原因,迟迟未有重大进展。尽管其中不乏“创新型学校”出现,但其创新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或项目入手,难以实现整体突破。总体来看,学校变革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资深美国教育改革家、爱迪生学校创始人魏克礼(Chris Whittle)决定迎难而上。他在教育和媒体领域拥有超过40年的领导经验,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基础教育界一项重要变革——特许学校运动(Charter School Movement)的发起人。2015年,魏克礼创办了荟同学校(Whittle School&Studios),旨在打破全球基础教育停滞不前的现状,建立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



荟同学校全球品牌发布会(华盛顿)现场


荟同学校如何做到“重新定义教育”?近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对荟同学校主席兼CEO魏克礼、副主席兼全球总校长杜宁凯,以及全球招生和市场营销总经理李婧进行了专访。

 

现代学校始于设计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一个房间,甚至是一张桌子都有人费尽心思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但这样的精神在学校领域却不存在,几乎没人为了改善学习体验而设计过学校。”在魏克礼看来,让学校变得更好,核心在于设计。设计做得好,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我们今天坐飞机,会发现机翼开始向上倾斜,这提高了飞机的燃油效率。波音777上有超过250个不同的设计小组,驾驶舱、头顶储物箱设计、起落架开发等等都有专门的小组负责,这就是每年飞机都变得更好的原因。学校也该如此。”


25年前,魏克礼提出了“学校整体改革(whole school reform)”这一概念,强调学校变革不能基于局部思考,必须从整体设计入手。点、面的微小改动并非设计,往往也很难撼动传统学校。作为人大附中前副校长、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前秘书长,有着20多年教育行业经验的李婧对此深有体会。在她看来,建立一所现代学校或者是把课程设计得更好的想法,在教育行业由来已久,通常是个别老师基于新想法的项目创新,大多数改革都是碎片式的。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传统学校受到制度和习惯的保护。维系其运行的种种规章制度阻碍了教育创新,教师群体的惯性以及家长对新事物的保守心态都为传统学校提供了生存土壤。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极高,“整体设计一所学校”的想法令人畏惧,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


杜宁凯表示,基于这种认知,荟同学校的做法是,在初始阶段,就组建了一支包括全职设计人员、顾问在内的40人团队,负责设计学校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校园环境设计,再具体到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科目等等,环环相扣,达到一体化的设计效果。


荟同学校的教学设计持续四年半,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工参与到设计之中。在过去两年内,荟同在K-12(幼儿园至高中)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度探索和研究,调查和学习了包括特许学校、高等教育等各个系统中顶尖机构所采用的课程与实践。同时,设计团队还保持着与建筑、技术、人力资源等其他职能团队的深入交流与协作。


魏克礼提出,“设计不会停止,真正让一个公司或机构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就是持续不断的设计。”2019年秋季,荟同的首批两个校区将在深圳和华盛顿开学,并计划十年内扩展到覆盖世界多个主要城市的三十多所校区。随着校区逐步开放,每所学校的教师都将成为设计团队的一员,分享各校区的经验,并逐步改进形成新版设计。

 

理想的毕业生目标


如果计算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每个孩子一生在学校教育上花费的时间达到30000小时,其中每分每秒的体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经历的一切,是学生踏入学校后的每一刻。老师呵斥学生,这也许不是好的经历,但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考虑完整的体验。”在魏克礼看来,一所现代学校的教学范畴不应局限在教学内容上,还应该关注教学之外的方方面面。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学校需要思考它希望培养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的毕业生。


从理想毕业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荟同学校做的第一件事是绘制毕业生画像,荟同学校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并成长为某一领域的领导者或群体领袖。


杜宁凯提出,在这个新时代,就业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未来五到十年,一些职业将会彻底改变。所以荟同的毕业生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必须致力于终身学习。要做到这些,毕业生一方面需要具备分析和定量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定性和沟通能力。要培养所有毕业生的思考和调查的能力,以及寻找可信信息、分析信息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从而应用在寻找未来教育机会、评估就业前景以及工作机会上。


从对毕业生的期待着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荟同反向推演出一套旨在培养特定技能、知识和组织的教学计划。荟同学生在校的每一天将体验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首先,是基于创新、个性化理念的核心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跨学科课程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和综合学科应用以巩固知识和技能。第三是体验式学习,利用其课堂所学对所在城市的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通过三种方式的结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挥所长,追求兴趣与爱好,从而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

 

荟同在中国


今天中国有很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想法,包括认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利用神经科学管理注意力等等。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思考教育改革。在中国,荟同希望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本地学生能够在国内体验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杜宁凯表示,必须强调的是,荟同学校是一所国际化学校,除了国际学生,荟同更致力于让各校区所在地的学生加入学校。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荟同学校提供了一个让孩子们从当代新知识中受益、专注于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热情的机会。荟同希望能够多维度和实时地测评每个孩子的进步,为此创建了一个基于掌握能力而非应对考试的评估系统,该系统会记录学生参与项目的表现,由老师给出针对性评价,而非传统学校的考试分数。系统记录将生成学生档案,伴随学生整个K-12阶段,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荟同学生既能够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又能在全球范围内游刃有余。因此,学校特别强调语言教学,每位荟同学生都将会掌握两到三门语言。荟同学校在全世界主要城市都将设立校区,学校鼓励学生在就读期间到不同的校区进行国际交换,中国学生将有机会在另一个文化中学习。杜宁凯表示:“中国家庭对于荟同学校的接受度很高,我之前与一些家长交谈,他们对让孩子不仅仅会考试的学校非常感兴趣,他们明白这也许意味着孩子会出国上大学。但能让孩子体验到另一种大学教育和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文链接:


荟同学校: 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荟同学校:教育行业中的特斯拉

返回顶部